大眾網記者 范明昱 濟南報道
人們為什么會這么關注兩會?因為兩會勾畫城市發展的未來,決定城市發展的走向。
更因為,兩會是為老百姓“發聲”的重要時刻。我們的期盼、關切或者憂慮,都會成為代表委員們的議題,家事與國事在這里緊密相連。
年年“會”相似,歲歲“意”不同。迎著浩蕩東風,濟南“兩會時間”再度開啟。

濟南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

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五屆濟南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
想要總結濟南2024年的發展,就要讀懂濟南兩會。在歲月交替的時間節點駐足,兩會是過往的檢驗臺;
想要勾勒濟南2025年的藍圖,更需要讀懂濟南兩會。在新的歷史起點勢起步疾,兩會是前進的瞭望塔。
我們樂見的是,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同百姓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。在今年的兩會熱詞中,項目提升年、新能源、未來產業、房地產市場、現代化濟南都市圈、人才引進、提振消費……無不寄托了公眾的熱烈期待。迎著新春之風,濟南的發展路徑愈發清晰、動力愈發強悍,步履堅定走在“強新優富美高”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道路上。
向新:雄心下的壯與志
經濟是衡量一座城市的“硬指標”。
從政府工作報告公開的數據來看,面對經濟下行壓力,“穩中有進、回升向好”的態勢成為濟南2024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,這也是一種積極的發展信號。
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5.5%左右,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83億元,稅收占比72.4%。細看這張“經濟成績單”,其中不乏亮點:
看工業。完成工業投資項目超2000個,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%以上。新增創新型中小企業1189家、專精特新企業720家。新增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2家,全市新增國家級、省級重點人才128 人,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87.5萬人。
看創新。濟南深入強化科技創新支撐,從數據來看,累計建成數據中心40家、5G基站5.4萬個,算力總規模4500P。科技金融及特色機構達到62家,推出科創信貸產品超過80項,濟南連續兩年躋身中國城市科創金融指數前十。
看消費。濟南積極開展汽車、家電、家裝廚衛等消費品以舊換新,拉動直接消費超180億元。舉辦“泉城購”等促消費活動500余場、各類展會活動140余場。組織1100家外貿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96場,“新三樣”、二手車出口快速增長,預計完成進出口總額超過2300億元、增長7%以上。
總體來看,盡管面臨各種困難挑戰,但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“筋骨”越來越強,強省會建設帶來了強勁勢頭,城市發展后勁充足。
向民:初心里的實與質
一座幸福之城,須有溫暖明亮的民生底色。
濟南兩會討論、謀劃的是濟南大事,又跟每一位濟南人息息相關。教育就業、老舊小區改造、醫療社保、銀發經濟、人口發展等民生領域的重要工作,都是老百姓的關切。
2024年年初,在濟南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,由人大代表票決產生的20項民生實事項目,承載著百姓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,也是每一年政府對百姓作出的莊嚴承諾。
一年的時間里,開通優化調整公交線路 40條,新增公園綠化活動場地200處,規范提升老年助餐站點400處,870個新建商品住房項目實現“交房即辦證”,為全市新生兒開展先天性心臟病篩查,全市97家“青年驛站”接待外地來濟求職應屆高校畢業生、青年人才4074人次……
“下了地鐵,就有公交,我們的出行越來越便利”“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太方便了,社區醫院、診所、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、綠地公園,讓我們生活幸福感越來越強”……民生實事辦得好不好,群眾心里有桿秤。一個個來自群眾的“點贊”,也彰顯著濟南民生實事項目的“含金量”。
新形勢下,今年的濟南兩會也在繼續兜住、兜準、兜牢民生底線,研究部署各項惠民措施落地落實的細節,增強政策操作性。
尤其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,有關2025年一系列增進民生福祉的舉措,將持續提升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方面,將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,實施“全民參保·福暖萬家”工程。推進醫保參保擴面提質,完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,規范醫療機構診療行為,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。
建設健康濟南方面,將加快市兒童醫院新院區等重點項目建設,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均衡布局。實施基本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,建成家庭養老床位2000張,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比例不低于60%,創建8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。
向未來:決心中堅與定
項目“千帆競”,發展“勢如虹”。
從2023年的“項目突破年”,到2024年的“項目深化年”,再到2025年的“項目提升年”,足見濟南把項目建設擺到了工作的重中之重,也把產業發展擺在了重要位置。
回顧過去,濟南全年優化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推進服務體系,全力推進2000個新舊動能轉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,臨工重機數字化工廠、清河高端芯片載板、廣日數字化產業園等項目建成投產,中科曙光、恒瑞醫藥、智星空間、卡斯柯信號等一批新項目、好項目相繼簽約落地。黃河體育中心“一場兩館”加快建設,黃河大橋復線橋、齊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,省實驗中學鵲華校區實現首期招生,山大二院北院區開診運營……
如此良好的項目態勢,足見這座城市已然奏響了“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”的主旋律。
2025年,一批含金量高、含新量足、含綠量多的優質項目也即將紛紛落地而生。聚力推進“項目提升年”,濟南全年將實施投資過百億元項目12個、過十億元項目183個。
圍繞四大主導產業和十大標志性產業鏈群,謀劃實施一批鏈主牽引、鏈條配套、鏈群升級項目,提速比亞迪整車二期、愛旭太陽能電池、天岳碳化硅等產業項目建設;
把握城市發展需要,加快城市交通、水利設施、能源管網等領域強基礎補短板,推進濟南火車站客運交通樞紐、聊熱入濟等基礎設施項目;
把握人民群眾期盼,圍繞提品質優供給,在教育、醫療、養老、住房等領域謀劃推進一批惠民項目,加快省疾控中心新址項目、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區等重點項目建設。
2025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:
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.5%左右;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%左右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.5%左右;固定資產投資合理增長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%左右;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.5%左右和6%左右;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以上;居民消費價格保持合理水平;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。
此外濟南還將重點抓好十一個方面工作:推進“項目提升年”、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、推進工業強市建設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協同融合發展、增強城市承載力集聚力帶動力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、聚力深化數字賦能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、增進民生福祉、統籌發展和安全。

聚眾智之光以成其明,集眾才之能以成其興。
不論是議當前,還是謀長遠,民之所望即是政之所向,是邁步新程的關鍵所在。
代表委員們在濟南兩會期間建諍言、謀良策、出實招,找到破解難題的最大公約數,畫出凝聚共識的最大同心圓,必將令奮進的濟南更具發展溫度。